近日,从河北省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来好消息:2024年,保定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痛点、堵点,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,以“加速度”服务为市场注入新动能。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落地见效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城市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。
便民利企跑出“加速度”:审批极简化,办事更高效
在不动产登记领域,保定市创新推出“一站申请、合并登记”新模式,允许开发建设单位批量提前申请房屋转移登记,大幅缩短单个业务办理周期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办理批量转移登记业务26773笔,显著减少了企业和群众的等待时间。
围绕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保定市建立国家、市、县三级事项清单体系,在全面落实国家33项重点事项基础上,自主推出“入园”“公证+不动产登记”等10项市级特色事项,以及“交通货运”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”等5项县级特色服务,累计减少群众跑动46次,精简申报材料75件,真正实现“少跑腿、快办事”。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保定市推出京津企业迁入集成服务,将迁入申请、档案调取、变更登记等多个环节整合为“迁移变更登记”一个环节,实现“一地申请、资料互认、内部流转、一次办结”。自2024年以来,已有96家京津企业选择迁入保定,平均办理时间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,企业跑动次数从3次减少为1次,极大提升了跨区域投资便利度。
数字赋能开启“无证办事”新时代
保定市大力推进“智慧政务”建设,全面推广“数字政务门牌”,上线72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,配套推出“白话版办事攻略”,市民通过扫码即可实现办事网点精准导航、事项信息便捷查询。截至目前,相关服务浏览量已突破26万次,真正实现“指尖办、就近办”。
在“免证办”方面,市级345项、县级927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证照类材料免提交,依托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,群众办事不再需要反复提供纸质证明。
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也步入数字化快车道。保定市持续推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,实现审批全程电子化、“全流程一网通办”。通过将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与建筑市场监管平台等系统对接,已汇聚各类数据资源11693项,为项目审批提速和精准监管提供有力支撑。
创新信用修复机制 助企重塑信心
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难题,保定市创新推出“管家式”服务机制,建立“主动告知+到期即办+跨域联办+全程代办”闭环流程。通过设立信用修复专员,主动向失信企业告知修复政策、指导准备材料,实现“期满即修复”,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。
目前,全市已建立行政处罚信息和信用修复台账,信用修复专员提前一周介入指导,确保企业公示期满后第一时间完成修复。2024年以来,已累计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885条,助力792家企业重塑信用、重返市场。
此外,保定市积极拓展跨区域信用合作,与天津、唐山、沧州等地签署《信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》,建立跨域信用修复协作机制,打通材料核验快速通道,形成“台账梳理—部门联动—凭证回传—平台修复”的协同体系,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提供信用保障。
政务服务一小步,营商环境一大步。保定市通过制度创新、技术赋能和服务升级,正不断擦亮“近悦远来”的营商环境名片。随着更多改革举措落地见效,保定正成为京津冀地区投资兴业的热土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此报道内容源自《河北日报》的报导。
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: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